江蘇省淮河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(qū),堤壩多為粉質壤土或粉質粘土,氣候、土質均適宜土棲白蟻的生存繁殖。對江蘇省堤壩工程危害較大的是黑翅土白蟻。白蟻在堤壩內構筑巨大的蟻巢(直徑可在1m以上)和數(shù)量眾多的副巢(菌圃)以及四通八達的蟻道,蟻道往往貫穿堤壩上下游。在汛期水位上漲時,水流進入蟻道和蟻巢,在下游坡面造成滲水、管涌等險情,如不及時搶險或處理不當,則可能導致決堤垮壩,這便是“千里金堤,潰于蟻穴”之說。
一、堤壩蟻害檢查
(一)白蟻活動規(guī)律
白蟻在堤壩的地表活動與季節(jié)有很大的關系,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的影響。據(jù)多年觀察,在濕度適宜時,當日平均氣溫在10℃以下時,白蟻僅在地表以下活動取食;當日平均氣溫達到12℃時,白蟻就開始到地面采食。隨著天氣變暖、氣溫升高,白蟻在堤壩表面活動有所增加,活動范圍逐漸擴大;當日平均氣溫達到20℃左右時,活動顯著增加,活動面也逐漸擴大。同時,秋季地表活動強于春季。
白蟻在堤壩上活動的具體部位也有一定的規(guī)律性。對于河道堤防,春季背水坡在離堤肩1/3坡長范圍內;迎水坡在堤肩或離堤肩1/5坡長范圍內;秋季背水坡在坡腳1/5坡長范圍內;迎水坡在常水位和汛期高水位之間部位。對于水庫大壩,靠近山坡林地的兩端多于壩身中部,背水坡多在中上部(壩高1/3以上),迎水坡多在常水位以上1m~2m范圍內,嚴重的可向下蔓延到近水邊。
白蟻在堤壩內營巢分布規(guī)律是堤壩背水坡多于迎水坡,近丘陵山坡的堤段多于平原區(qū)堤段,水庫大壩兩端多于壩身中部,粘性土質堤壩多于砂性土質堤壩,堤防設防水位以上部位多于下部,水庫多在浸潤線以上,荒野堤壩多于居民集中地段堤壩。
(二)白蟻檢查
白蟻活動非常隱蔽,其巢穴不易發(fā)現(xiàn)。白蟻為了生存繁殖,需在地表進行采食活動而修筑泥被、泥線,其繁殖季節(jié)還會在地表修筑分飛孔。這些地表活動跡象,是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堤壩工程遭受白蟻危害的標志。
堤壩白蟻危害的檢查范圍為堤壩工程及四周環(huán)境。檢查時間為每年4月到10月,其中入梅前為白蟻地表活動盛期,地表采食跡象多,便于查找。5月上、中旬是白蟻繁殖紛飛季節(jié),可查找分飛孔。出梅后進入高溫季節(jié),白蟻白天活動減少,但其夜間采食仍在進行,也可進行查找,9月后白蟻地表活動進入第二期,地表跡象又明顯增多。非地表活動季節(jié),可根據(jù)白蟻采食遺留的陳舊跡象,如枯樹樁、樹皮、枯草莖等上的白蟻采食跡象進行檢查。
堤壩白蟻的檢查方法,一是地表活動跡象查找,主要是在枯枝、枯草莖、枯樹樁及林木等處查找泥被、泥線采食跡象,在紛飛季節(jié)應查找分飛孔。二是利用引誘物查找,即在堤壩坡面上用白蟻喜食的材料設置引誘樁、引誘堆(坑),以引誘白蟻采食。設置一周左右進行第一次檢查,以后每隔2d~3d檢查一次,對已發(fā)現(xiàn)被白蟻采食的應做好標記,作好記錄,并在平面圖上標出。
二、堤壩蟻害防治
(一)堤壩白蟻預防措施
針對堤壩白蟻的分布規(guī)律,對有蟻患地區(qū)的堤壩工程應搞好預防工作,“防重于治,防治結合”,把白蟻消滅在危害堤壩之前。常用的方法有:
1.堤壩基礎的處理
對于新建和加固培厚的堤壩工程,在施工前應對堤壩基礎進行認真的檢查和滅殺白蟻工作,處理的方法可直接挖去蟻巢或用藥煙熏殺,也可在清基面噴灑農藥。對加固培厚的堤壩工程,可結合土方加固設置毒土層防蟻。
2.改變堤壩坡面的物理結構和性能
這是防止分飛落巢的一種方法,具體做法是用生石灰和食鹽拌和土壤,在堤壩表面設置一層預防層。也可用爐渣、小石子、粗砂或加入少量生石灰混合在一起,在堤壩表面鋪設一層預防層。
3.藥物防護
在白蟻紛飛季節(jié),可在堤壩表面噴灑農藥,特別是發(fā)現(xiàn)繁殖蟻己降落在堤壩上,尤要抓緊噴灑農藥,把繁殖蟻消滅在配對筑洞營巢之前。
4.帶藥灌漿
在堤壩灌漿的漿液中摻入一定數(shù)量的農藥,既可以加固堤壩,又可預防白蟻構筑貫穿堤壩的蟻道,并對白蟻起到一定的滅殺作用。
5.加強堤壩管理
對堤壩工程必須嚴格杜絕人為招引白蟻活動,消除白蟻的食源,減少白蟻的蔓延。因此,不得在堤壩上堆曬柴草、放置木材、修墳造房等。水庫大壩應清除樹木、柴穗槐、枯樹、雜草等。
(二)堤壩白蟻的滅殺
江蘇省主要運用的方法有:直接挖巢法、挖溝截道法、藥煙熏殺法及藥物誘殺法等四種。
1.直接挖巢法
在堤壩表面白蟻采食點(也可在設置引誘坑、引誘堆的位置)附近找到采食道,沿蟻道追挖至主巢,捉到蟻王、蟻后,挖取菌圃,然后帶藥回填、夯實。一般適用于比較低矮和未加固過的堤壩。
2.挖溝截道法
對白蟻在堤壩表面活動跡象較少時,可在堤壩背水坡常水位線以上,沿堤壩軸線方向開挖探測溝,挖到蟻道,沿蟻道追挖主巢,或先用藥煙熏殺再追挖主巢。探測溝深一般為1.2m~2.0m,底寬0.5m~0.8m。為保證堤壩安全,探測溝宜分段開挖,治理一段即回填、夯實一段。
3.藥煙熏殺法
對堤壩查到分飛孔并已臨近分飛期的,常用藥煙熏殺法滅治??捎萌肆娘L將藥煙壓入主巢,煙劑有化學藥劑和草藥兩種,江蘇省使用較多的為化學固體煙劑。
4.藥物誘殺法
藥物誘殺法主要是以白蟻喜食的餌料作為引誘材料,加入適量的滅蟻靈配制成JSSO-Ⅰ、Ⅱ型滅蟻靈毒餌誘殺袋。具體施藥方法有以下幾種:一是普遍投放法。在有白蟻危害的堤壩背水坡設置2~3排引誘堆(坑),其設置要求,橫距5m~10m,縱距5m左右,坑的標準為30cm×30cm×5cm,每堆(坑)所用引誘材料(一般用雞爪草)250g左右。具體施藥方法是將JSSO-Ⅰ、Ⅱ型滅蟻靈毒餌誘殺袋夾入引誘材料之中,引誘材料的上部要用土塊或其他材料加以保護,誘殺袋投入1Od~15d后,翻堆檢查誘殺袋被食情況。此種方法省工,但采食率低。二是先引后投法。按上述方法設置引誘堆(坑),但不投藥,經常檢查,發(fā)現(xiàn)有白蟻在其內采食,速將誘殺袋投入,但要特別注意不要驚動白蟻,以免拒食。此方法采食率高,但要經常檢查,并要防止在投藥時白蟻受驚逃跑。三是重點投放法。經常檢查堤壩白蟻活動情況,發(fā)現(xiàn)新鮮的泥被、泥線時,即在其周圍設置引誘堆(坑),并投放藥物,此種方法采食率也高,但須勤檢查投藥。
藥物誘殺法是近年來采用比較理想的方法,應用此法,誘殺袋被白蟻采食20d~40d后,在采食點附近查找死巢指示物——地碳棒(學名:炭角菌)或紅錘幕,沿此開挖即能挖到蟻巢,然后回填夯實、消除隱患。
(三)蟻巢蟻道處理
處理蟻巢、蟻道的主要方法有:
1.挖巢回填
在挖溝截道、藥煙熏殺后,對已死亡的白蟻巢穴,必須開挖取出主、副巢,再回填夯實,以截斷貫穿上下游的蟻道,在回填夯實時需對每層土噴灑農藥。在堤壩上利用滅蟻靈毒餌誘殺的死亡巢,可根據(jù)地面指示物確定的巢位,直接挖巢,全部清除主、副巢,再回填夯實。
2.摻藥灌漿
在堤壩已經治理、蟻害明顯減少、蟻巢清除以后,或者堤壩由于蟻害嚴重已產生散浸、漏水等險情,采取灌漿堵塞蟻道,并在漿液中摻入一定的農藥,使帶藥漿液進入蟻道注入主、副巢,起到補充滅殺作用,也可防止白蟻繼續(xù)蔓延,貫穿壩體。
3.反壓灌漿
由于蟻道長期漏水,采用上述灌漿法已不能堵住漏水通道,特別是由于建庫時壩基未進行處理而遺留在壩基下的蟻道,用一般的灌漿方法不能堵住蟻道。對這些隱患,往往采取從漏水處進行反向壓力灌漿。漿液采用水泥漿,以加快凝固。采用此法能在短期內堵住蟻道漏水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